台灣經濟成長第一季GDP僅1.54%,復甦力道趨緩,GDP卡在「保3」危機,失業率又持續在4%上下,景氣籠罩在一片的不確定下,往前看不見未來下,到底上班族焦慮感有多深?
在產業西進、無薪假等等職場激烈的變化下,過去的世代一份工作可以做到退休,但這樣的情況對於現在的上班族來說,卻是奢華的夢,八成三的上班族認為,現在的職務無法做到退休,僅有一成六認為現職工作可以做到晚年無疑慮。
而職場的焦慮感的來源,經濟性的問題奪魁,上班族最感憂心的是自身薪水太低(占比63.6%),其次是生理上年紀漸長的問題(59.6%),第三則為缺乏第二專長(41.7%),之後為專業知識不足(37.8%)與升遷不易(34.6%)。
聘僱年齡天花板 八成上班族有感
根據企業端的調查,聘雇員工的年齡上限,基層顧員為34歲、中階主管為44歲,高階主管落在49歲(詳細數字請見附件),顯示出在職場上,不同職務在雇用時,確實存在年齡的天花板,對於這樣的情況,八成(80.2%)的上班族已經心知肚明的感受到,兩成(19.8%)不到的上班族,則沒有感受到任職的公司有年齡上限的問題。
職場淘汰郎 六成二目睹新血換老將
在企業身處微利競爭的時代,往外開拓市場未明之下,控管內部成本成為延續生存的策略之一,雖然資深的人員,由於累積較豐富的實務經驗,以及可負擔傳承與管理工作,但人事成本也較高,因此在縮減人事成本下,菜鳥取代老鳥的情況也越來越屢見不鮮,在這次調查中,有逾六成(62.5%)的上班族任職的企業,曾發生過公司雇用白紙一張的新人,取代資深員工,看出職場位子保衛戰,已經呈現跨世代的競爭。
對於中年失業的求職者,yes123求職網的發言人黃玉齡建議,失業時先善用政府提供的資源,例如失業給付、提前就業獎助津貼等來舒緩經濟壓力。尋找新工作的定位時,從熟悉的領域中開始困難度會較低,另外,過去也有不少中高齡失業者,選擇創業來尋覓職場第二春,但在財務以及經營能力上需多加學習以及評估,以免把最後的一桶金也付諸流水,陷入更大的精神壓力。
家有老小 逾六成中年夾心族難轉業
中年職場有變化時,轉業與謀職對於上班族來說最大的難處,經濟壓力高居首位(65.3%),排名第二順位的是「工作難尋」(61.2%),第三為體力的衰退(51.8%),不可否認的生理上的改變,是確實存在,因此在此階段的上班族,就算是願意低就於高勞力或者耗體力的工作,恐怕也面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困難。
抗職場焦慮靈丹 三成九首選存款豐厚
上班族面對職場焦慮,化解這殘酷舞台考驗的良方非常務實,認為存款豐厚(占比39.1%)最能化解職場的焦慮,其次才是培育第二專長(19.7%)以及考上公職(13.2%),可以看出雖然大家都知道,第二專長可以增加職場的競爭力,考上公職也可以高枕無憂,但要忙碌的上班族,在下班之餘去學習第二專長,或者念書準備高普考,額外投資時間以及金錢成本,從占比滑落到不到兩成來看,似乎顯得意興闌珊。
〝職場中年焦慮〞調查報告,是由yes123求職網於2013年4月19日到5月9日,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,會員有效問卷共1,389份,信心水準為95%,誤差值為正負2.63%。